Sunday, 28 July 2013
牽連著的牽掛
【紛紛瀰漫的牽掛焐熱了內心。牽掛,是人與人之間一種珍貴的感情。它沒有虛偽的雜念,也沒有功利的色彩。牽掛,是慷慨的給予,是無私的奉獻,是深深的祝福,也是默默的祈禱。】 ~ 王寧《態度》
牽掛,一直都牽連著,時間,關係與思緒。
有時線條細而分明,有時線條交錯混亂,有時線條是不說自明的風景,有時線條是輕聲細語的畫面。
時常,牽引我們的是一條連接著未來的線條。
偶然,牽絆我們的是多條糾纏與打結的線條。
牽掛,牽連的由始至終都是無法解釋的心跳。
終究會失去初始的溫度
咖啡廳常有預想不到的風景,為的都是一杯咖啡所能傳遞給他們的生活溫度。
但,熱騰騰的咖啡,很快就會變得冷卻,像是個漸行漸遠逐漸失去聯絡的情人。而冰凍的咖啡,也會隨著冰塊與熱空氣的接觸而逐漸融化,稀釋了咖啡的成份,之後變成不冷不熱的尷尬,變成一種陌生的溫熱,緩慢地偏離著最初的渴求。
很多溫度都是難以維持的,我們終究會失去初始的溫度。
Saturday, 27 July 2013
與愛情無關的怦然
有人爲了它而瘋狂追求,是旁人無法瞭解的畫面。
得到後的欣喜若狂,是無可言語的愉悅。得不到時的失望失落,是可以理解的同感。
排除著有些人失去理智的行為,撇開著浪費食物的負面消息,minions 原本在電影中就扮演著讓人快樂的角色,獨一無二的笑聲真的可以讓人瞬間快樂后就忘了許多煩惱。但最後卻因為變成潮流之後而供不應求,扭曲了原本的快樂。
我有些好朋友也是徹夜排隊去搶購,但他們都不是爲了自己的收藏,而是爲了心愛的人或知心好友排隊,最初的那顆心意是爲了讓身邊的人開心。
不管外界的人對它的看法是什麽,保留心裡的那一份感動就好。
Sunday, 21 July 2013
讀胡晴舫的《旅人》 (上)
【旅行的本質是什麽?
是離開和歸途的無窮辯證,是日常文化與異國情調的互相挑逗。
是他者和自我的彼此窺視,是文化偏見和自我追尋的不斷對話。 】
~ 胡晴舫《旅人》
浸泡在閱讀氣氛之中,思緒拉扯地過分美麗。
韻味,餘音環繞。
靜靜安享著純粹閱讀的美好,想讓接下來的旅程更有質感。我像學生一樣,抄寫著書本里一句句有感觸的文字,仔細收集著可能會出現在地圖上每一次的風和日麗,探索著旅行的意義。
讀著讀著,總有很多情緒的共鳴。在到達別人的城市之前,我們自己又是以怎樣的形式去描述自己的城市呢?旅行的分析,移動的方式,語言的不同,菜色的文化,攜帶的鏡頭,鏡頭里的世界,理想的生活,旅人的身份......
心總是在紙頁間飽和著。文字堆里觸及旅行的種種關鍵字,都輕輕地牽扯著日常生活里的生活張力,擴張了每一次的想像。
旅人的眼睛、旅人的感官、旅人的態度、旅人的方向、旅人的期待、旅人的想像、旅人的步調、旅人的隨性、旅人的品味、旅人的流浪,好像只要勇敢地跨出去一步,走到了門外,我們就成了旅人,心里有著遠方的旅人。有著強烈的探索慾望,有著想讓內心豐盛的渴望。換了一個全新的角度去看世界,去看周遭,就會有著預想不到的收穫。
要學著以旅人的心態去過生活,每一天都是一種新的練習。
關於自己的城市,她說
【旅行的道理,如同瞎子摸象。居住在自己的城市的旅人,只見到自己城市的一隻大腿,一個耳朵,一把象牙。你專注在自己平時生活的活動範圍。陷於日常工作的及時完成,牽制于固定不變的人際關係脈絡之中。一個旅人,卻能夠拉開距離,看到大象的全貌。他能夠,對你的城市帶著研究的目光,不帶情緒地對你的城市進行去蕪存箐的工作。他有理智,可以抗拒城市部份青紅皂白的感染力;他有閒情,擔得起耗費時間精力,慢慢品味你的城市。】
【旅人對待城市的態度,就似上網瀏覽一樣,有興趣的網址點出來瞧瞧,沒有興趣的網頁,只消按一下滑鼠,就能去到更新奇的地方。沒有負擔。】
【旅人對待自己城市的態度卻像個老太婆憶起自己的青春。無論當時過得如何慘綠,怎麼難受,如今只剩下珍惜的情緒。訴說起來時,便無法仰止地叨叨絮絮,每個生命情節都拿放大鏡去觀賞,賦予過度的意義,似在擬寫歷史課本上的世界大事般慎重。因為,那是你親身活過來的。好,壞,都是你的。有一種說不清楚的情感,放在眼前會覺得害羞,捧在手心就會融化,留在心裡則會讓你有想哭的衝動。】
關於陌生的鄉愁,她說
【你並不會因為一個新的城市,就過起新的生活。】
【你總是有孤獨的時候,也有不孤獨的時候;總有喜愛這城市的理由,也有不怎麼沈醉的批判觀點;城市里有你渴望結交的靈魂,也永遠有你避之唯恐不及的人類。】
關於生活在他方,她說
【我在那一刻鐘明白,這個對我來說再新奇不過的城市,對他們來說,卻已經是一個太陳舊的居所。】
關於鏡頭,她說
【旅人透過一個框框去認識世界,欣賞世界,以及,記錄世界。】
關於月臺疑云,她說
【一個旅人以為只有他是清醒的,因為他是站在別人世界之外的觀察者。事實上,只有他是最迷惑的。因為她總是在狀況外。】
關於世界是用來生活的,她說
【對達弗斯人來說,世界不是用來旅行的。世界是用來生活的。】
【他們不說,‘我去過蒙古。’ 他们說,‘上个星期天,我的蒙古好友和我一起騎馬,馳騁在蒙古大草原上。’ 放佛是你母親談起昨天菜市場的普通家常對話。】
Thursday, 18 July 2013
只要一直都在
圍繞著生活上的細節,就離不開柴油米鹽醬醋茶的零散畫面,那都是日常生活里必須經過的瑣碎。
不管是生活,電影還是愛情,最後最真實的都是瑣碎。
電影只呈現美好的情節,省略了生活上的瑣碎與沉悶,擴大了一些情緒上的美好。而愛情,從一開始的濃情蜜意都只是情侶之間你情我願的想像,但最後能讓感情走到最後的,是當激情退去之後,彼此是否還能經營著生活上的瑣碎片段。
越是簡單平凡的日子里,越需要用心體會,才能發現裏面的細微幸福感。
礦泉水,電話卡,漢堡包,電話卡,一些五金店物品或幫夥計打包午餐。有些是工作上的必要,有些是生活里的需要。
我常常會駕著車子去尋找一些日常用品,但會因為停車位很難找而讓情緒比較煩躁。光顧了幾間雜貨店或檔口卻掃興而歸,又不得不繼續地去下一間找尋。
繞過了幾次的經驗,我終於找到幾間物品比較齊全,價廉物美加上靠近便利的地方。其實我的要求不多,不一定要買到什麽上等的物品,或滿足到什麽負荷不來的奢望,只要當我想買到自己的需求時,那個地方都會一直存在。
有些人,會像一間平凡卻溫暖的店面一樣,總會點亮著一盞燈,陪伴著我們度過每一個瑣碎的生活細節。
溫暖,一直都在。
溫暖,一直都在。
Tuesday, 16 July 2013
Sunday, 14 July 2013
那些無關路途風景的驚喜意外
Mitch Albom 《For One More Day》【如果生命就要結束,你是否會渴望再多活一天?再給你一天,過往的錯誤,是否能因而從此改變?】
轉角的那條十分彎曲傾斜的馬路是我差點發生車禍而喪失性命的地方。
我忘記了許多,卻還記得當時腦袋裡的空白。在想著生活里還有什麽重要的還沒有完成,還有什麽的嚮往想要去實踐,還有什麽的人事物想要去珍惜。
當那驚險發生后,其實好像什麽事情都沒有發生過。事後想起小說《For One More Day》,如果有一天可以回到過去的其中一天,你最想要完成些什麽。模拟着差点失去生命的场景,我的感觸是深厚与悠長的。現在像是倒退式過日子,把現在的時間當成是多出來的時光,需要更細膩地分調配。
所以,差點的失去真的教會我們很多事。
Tuesday, 9 July 2013
生活里感動許久的小事
我與我車子的故事,大部份都與我父親有關。車子給我的大部份感動,都是他給我的。
前幾天的早晨,在上班出門的時候才發現車子無法啟動。我就愣在那裡有點不知所措,打了通電話告訴老闆車子壞了會遲一點才到。父親好意地提出交換車子的建議,要我駕他的車子去上班,之後他負責等待維修人員來我們家裡修理。
通常在緊急事情發生時更能夠感受到父親無私的廣闊。
我沒有順著父親的意思,我讓父親去上他的班,而我在家等待著維修人員的到來。我覺得我的車子的問題只是小事,以為維修人員只要當場更換裡頭的零件后,一切就會安然無事。結果卻被通知車子必須進場修理。
修車廠很靠近父親的公司,在無可奈何要上班的情況下,我最後還是駕了父親的車去上班。我感受到了父親這座靠山的穩定與堅固。
我這陳舊車子的車燈已經歷了時間的考驗,因車燈的細縫進過雨水而積水,車燈朦朧地像舊的一樣。我們都曾經想要拯救這樣的結局,最後還是於事無補。結果,父親還是去更換了新的車燈。我望著那煥然一新的車燈,像是個深邃的雙眼,心裡滿滿的感動,卻說不出口。
还有令我感動的另外一件事,上一次把他把我的車子拿去 service, service 之後他還花費去洗車,吸塵,與在車子里噴射消毒氣體,讓它在舊的時間里有新的情緒。我始終不擅長面對,這種過度無微不至的貼心對待。
有時回憶起我剛考到駕照的那一天開始,第一天從父親手上接過車鎖匙的那一刻開始,從我得到 2046 車牌開始,有些故事與話題,就是會不斷地圍繞在他,我,與車之間。
車子給我的大部份感動,都是他給的。
你寄來巴塞隆納教堂里的陽光
回到家就看見有張明信片放置在我的桌上。我知道朋友會寄卡片來,所以這是一份預料之內的驚喜。當天旁晚的天氣涼爽,是剛下完綿綿細雨的場景,心情在這氣氛當中格外地柔和。
我細讀著明信片背後的字跡,讀著讀著,突然就一份感動湧上心頭。
我曾經以為自己能想像得到別人收到明信片時的感動,但卻沒想到當這樣真實的場景真的發生在自己的身上,我竟然招架不住這樣安靜,卻接踵而來的感動。
或許是卡片中文字的簡單真誠,所以每一個文字都很有穿透力,裡頭寫的祝福都是因為被瞭解而寫出來。對於歐洲求學過度嚮往的我,收到這樣一張來自遠方的卡片,有一種與理想相擁的感覺。
你寄來巴塞隆納教堂里的陽光,燦爛卻溫和。
Sunday, 7 July 2013
豐盛之後的勇敢
週末在咖啡廳里,在悠閒里暢遊了一個下午的時光,窗外的炎熱被轉換為溫和的氣氛。
意外地在一杯咖啡的時間里感覺到了理想中的放鬆,在不太匆忙的地方里,關掉了錯亂的思緒,享受著單純想像的美好。
如果可以,會希望每一個星期都會有一段那樣的時刻,讓人感覺很飽滿的獨處。爵士樂是一種催化劑,讓慵懶的質感發酵地更加有畫面感。
那樣放空的平行時空也許我們都曾經擁有過。
可以緩慢地陶醉于,一些沉澱之後的美好。像是身體與思緒的瑜伽體驗,被調試地更加地有韌度,更能夠去適應接下來會發生的事情。這一次的週末讓我累積了很多正能量,開懷大笑地十分自然。
我期待著未發生的遠行美好,安靜等待也會熱血沸騰,生活像是有了重心。
嚮往成為了寄託,期待轉化為熱枕,找回信仰之後,就能感覺到豐盛之後的勇敢。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