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2 July 2011

他們說

Blog 里的改變



李欣頻: “  旅行,是一種生命分配的藝術  ” 。時間分配本身就是一種藝術。在這漫長的假期里,我看不見理想的盡頭。當時間脫離了規劃,我們就會被搖擺不停的時間淹沒。原來生活是真的需要目標,需要改變。在李欣頻的《變局創意學》里表示《商業週刊》已經問調出台灣有 94.3% 的人認為自己需要改變,如果我從今天起開始改變,全台灣有 94.3% 的人也同時改變,那我們將有一個截然不同的未來。今天已是7月2日,是 2011 年下半年一個全新的開始。我開始了我室內設計的實習生活,生活又有了另一層的轉變。時間的用途,原來是用來改變思維。改變,不是因為喜新厭舊,也不是爲了製造潮流,更不是爲了迎接驚喜;改變,只是純粹地考驗自己,到底有多大的蛻變空間。21歲的我,更加地堅信物以類聚,人以群分。you are what you read, you are what you wear, you are what you say, you are what you think. 不管我们信不信《秘密》,它都一样在运作。不管我们相不相信現實的數據,它们都会在未来得到一份证明。最近最大最大的一份领悟,是突然顿悟了奥修的一句话: “  一个准备失去的人将会得到,而一个抓住的人将会失去每一样东西。 ”  我們接受了改變,也放空了自己,只爲了下一次的裝滿。



人群里的自己


奧修說: “  每個人生下來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但他逐漸長大成人以後,慢慢就變成了一群人的集合體。 ”  如果用著同一種方式活著,我們將會嚴重地失去自己。生活中總是有太多不能承受的輕。朋友說: “  我一直很想做個更好的自己,後來我發現,只有在我一個人獨處的時候,我才是真正的我。 ”  當自己的感官放置太久,沒有靈感的挑逗,沒有思想的沉澱,沒有文學的渲染,沒有咖啡的芳香,自己就會太容易生銹,變成了有生命卻沒有情感的行尸走肉。過多的對白與看法,彰顯了獨立思考的重要。有時候人群很多,但交流不曾發生。榮格認為,真正的美,其實是一種消失。不如適當時就讓自己脫離人群吧。消失,是爲了下一次的出現。



城市里的馬路


車子,總是讓所有現實的距離都消失了。我與你之間,存在的,不是距離,而是速度。最近在馬路上,總是習慣了流浪。開始覺得,在馬路上,其實是一種懸空的感覺。自己既離開了 A 地,卻未到達 B 地,在馬路中間,既不屬於A 地,也不屬於 B 地。就如王信智《市內光》所說的: “ 我們都不適合流浪,卻像個旅人。”  駕車,不是爲了轉換風景,而是爲了更換視野。我們都必須用感性來包裝著過於理性的城市,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極度需要一種理由,自得其樂,自娛娛人。城市的每一個角落,都有文學發生的可能。駕車在城市裡原地流浪,也能頓悟,旅行是一種藝術。我們不能移動城市,所以用車子來移動自己,我們不能到達未來,所以我們只能奔向遠方。我戒掉了速度。



夜深里的思念


柏拉圖: “ 地球萬事萬物,在天堂都有理想的版本,其重要性不在於它們是否真實存在,而是在於我們無暇的追求。 ”  浪漫不管是否存在,令人感動的,是我們曾經無條件地去追求。夜晚變了樣,思念也變了樣。幻想已經被自己謹慎處理,思念開始被自己小心計算。那堆布满灰尘的爱情小说,透漏了难以描述的心事。它们曾经是没有爱情时的调剂品,现在只是回忆里的装饰品。我们都明白,装饰品会带给我们美丽,但不会提供我们用途。爱情是否是奢侈品?只有當你正式开始消费情感,你就会有所领悟。曾幾何時,我已开始不会形容什麽是思念,或许在夜深時思念對方比较安全,因为漆黑一片,没有人会看得清楚。不如就讓愛情,在夜闌人靜的時候,一起沉睡。



文字里的幻想



《市內光》:“  一個作家與一個打字員的差別,發生在錯亂的配置順序后,沒有了原來的包袱,更加有趣  ”   把文字的順序安排好來,它就會變成詩集,永駐於世,像極了室內設計的特性,把家私規劃好來,就可以是一份個人經典。eleven 說: “  寫 blog,也需要一種堅持  ”  我們都堅持著文字的創作,帶給讀者純文字的渲染。我們都堅持著閱讀,以昇華讀者的閱讀體驗。如果不讀書,就會逐漸忘記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意境。創造者每一天都在用自己飢渴的感覺來維持生活,只有繼續呼吸,才有不斷創造的可能。文字是我永遠都戒不掉的味道。是形容詞,美化了世界。《旅行的藝術》: “  如果我們沉浸在詩情畫意的描述,就很容易忘記自我。 ” 以前覺得風景醞釀了文字,現在覺得文字本身就是一種風景!



藝術里的覺醒


昨天去了 kl convention centre 的傢俱展覽,那樣氣氛的燻陶,把自己沉浸了進去。蘇醒了,所有沉睡已久的感官。設計,是創作者生活的一部份,無法抽離,也不能補貼。蔣勳《感覺十書》: “ 一首樂曲、一首詩、一部小說、一齣戲劇、一張畫,像是不斷剝開的洋蔥,一層一層打開我們的視覺、聽覺,打開我們的眼、耳、鼻、舌、身的全部感官記憶,打開我們里全部的心靈經驗。”  開始深刻明白了,有時候,離開,是一種到達。明白了簡單卻深奧的哲理:“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 藝術與心靈之間互相的交織與纏綿,拉扯著人們的情感世界。水中的漣漪,不曾平靜。最後最後,就像蘇東波所寫的句子: “  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 ”   即使有風雨,那也是另一種心情里的領悟,意境里的禪悟 :“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我們都不擅長藝術,卻不知不覺地變成了藝術的一部份。


商學里的燻陶


朋友说: storytelling 另一个不好聽的說法,是 “ 包裝 ”。逐漸領悟商業味無處不在,我們都無處可逃。我們都是愛故事的人,靠著故事來維持自己的生活,去電影院看電影,只爲了喂飽自己的想像。無法逃跑商學,只好面對。那是世界中的另一個世界,感覺里的另一種感覺。那些道聼塗説的未來,真的要自己去驗證。居安思危,才能高枕無憂。奧修在《勇氣》里說:“ 別說是不確定,叫它 “ 驚奇 ” ;別說不安全,叫它是 “ 自由 ” ;隨時隨地處於不確定之中就是勇敢,隨時隨地保持在不確定之中就叫信任。在完全的自由當中,一切的可能都是敞開的,沒有什麽是固定的。保持警覺,你沒有別條路可以走。” 如果 “ 創作 ” 這個字很沉重,我們就稱它為 “ 玩耍 ” ;相同的,如果 “ 商業 ” 這個字很遙遠,我們就稱它為 “ 交易 ” 。賺錢不是在商業里唯一的主題。要提高自己對金錢的敏感度,去體驗金錢的流動方向,與去感受人們達成協議時的和諧畫面。喜歡那樣的一句話《寶瓶同謀》 “ 生命一旦成為了過程,贏和輸、成功和失敗就沒有分別了 ” 有些人,只是靜靜地被歲月改變,而有些人,卻很大膽地,想改變歲月。

No comments:

若不記下,我甚至不能曉得,它們已經經過我了。 ~syn《念頭》